close

 比起繁華的南高雄,北高雄顯然充滿抒情懶散的調性。

 因為以前的左營屬於眷村和海軍地帶,楠梓後勁則是加工出口區和中油廠區,如今綠意盎然的都會公園以前是一片垃圾掩埋場,青埔橋頭糖廠和岡山,是農田發展和放牧地區。

 自捷運紅線開通,巨蛋站變成新興商圈,左營眷村和中油廠區陸續拆遷,蓮池潭修整得美輪美奐,北高雄成了一片適合生活的居住處,相對的,生活機能也因這地區日積月累的各方生活族群產生了自屬的奇妙圈子。

 在高雄,有兩個大型黃昏市場,都座落在北邊,一個是捷運《生態園區站》附近的自由黃昏市場,另一個是楠梓區的德民市場。

德民黃昏市場  

 黃昏市場不是夜市,雖擁有許多美味小吃,攤子販賣的更多的是生鮮魚肉、蔬果和特色熟食,營業時間大約下午四點到晚上七點。

 我很愛逛熟食攤子,看著琳瑯滿目的菜色,心中有一種幸福的溫暖感。

德民黃昏市場  

 有時,想像黃昏市場的誕生,其實多半來自那個地區上班族多、提供給一家人吃飯的飯館偏少,黃昏市場提供給下班的人群有個可以購買簡易熟食的市場、無需返家後耗費太多時間做菜,讓一家人有豐富的晚餐可以享用。

 當然,當黃昏市場有一天變成鬧熱商圈,各式美食餐館也會在附近開始林立,各樣熟食的演變也不同,屬性相同的菜色,即刻成了勁敵,精益求精。

 對於美食愛好者,無論是口味和價位,絕對是好事。農曆年期間,德民市場這樣的傳統市場氣氛更濃。

  
德民黃昏市場  
德民黃昏市場  
德民黃昏市場  

 能想像的熟食應有盡有,生鮮魚貝刺青、現做虱目魚丸、櫻花木炭烤的客家鹹豬肉、帶皮的岡山羊肉爐、港式蘿蔔糕、中藥口味的排骨酥、炸黑輪、炸銀魚、南京紅燒蹄螃、香煎鯧魚、現包湯圓、餃子、餛飩、肉粽、碗棵、潤餅、現磨咖啡豆、各種口味牛札糖、糕點、蔥肉餅、北方麵食……豪不缺乏。

 曾經旅居上海與北京幾年,老實說,我在高雄一個小小黃昏市場就可以吃到大陸南北口味,在當地反而極其困難,最簡單的原因是——大陸大而不便,台灣小而便利。

 因為地緣關係,位在充滿眷村居民的北高雄,住著許多1949年來自大陸各城市的外省族群,經過多年,芋頭番薯融合,手藝一代傳一代,在美食遍地、競爭激烈的台灣,各攤標準越發要求,因此本省美食不可多讓、外省美食更加豐富。

 每次,看到這些熟食,會忍不住想起舞台劇《寶島一村》,敘述著那個莫名其妙的年代隨著國民黨從大陸來台、以為有一天會回到故鄉的榮民,一年又一年,最後娶了台灣女子,認份居住下來了,把思念的家鄉味傳給兒女。

 還有嫁給外省老公的年輕台灣女子,努力適應著聽不懂的外省口音,然後,也把自己喜歡的台式小吃引導老公,傳承給子女。

 這樣的故事太多了,包括新住民,這些年從大陸嫁來台灣大陸人(有的連媽媽一起搬過來在市場賣著她們的家香味),所以,黃昏市場的每一種美食,可能都藏著你所不知道的曲折故事呢。

 有空,可以來逛逛北高雄的黃昏市場。

 德民黃昏市場  

 

 

arrow
arrow

    水瓶鯨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